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,隶属百色市,地处滇、黔、桂三省(区)交界处,是一个以壮族、苗族、彝族、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县。其历史源远流长,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,形成了今日的多民族和谐共居格局。
历史沿革方面,隆林地区古属百越之地。秦代属桂林郡,汉代隶郁林郡。唐代置羁縻州,宋代属广南西路。元明时期,隆林地区分属思恩府和泗城州。清代,雍正五年(1727年)实行改土归流,置西隆州,属思恩府。民国时期,1913年废州改县,称西隆县。1951年,西隆县与西林县合并,改称隆林县(后因区划调整,西林县又分出)。1953年,成立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(县级),1955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,属广西省(后为广西壮族自治区)百色专区(今百色市)。这一系列变革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深化,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。
行政区划上,隆林各族自治县现辖6个镇、10个乡:新州镇、桠杈镇、天生桥镇、平班镇、德峨镇、隆或镇,以及沙梨乡、者保乡、者浪乡、革步乡、金钟山乡、猪场乡、蛇场乡、克长乡、岩茶乡、介廷乡。这些乡镇下辖多个村民委员会和社区,覆盖了山区、丘陵和河谷地带,适应了当地多民族分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。自治县政府驻新州镇,这里是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总体而言,隆林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从古代边陲到现代自治县的演变,行政区划的调整则优化了地方治理,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。作为百色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隆林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,继续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 
 
 
 
 
 
 
 
 
 
